摘要: 作为一名国内的 Web3 Builder,有些沮丧的是,确实有时会觉得自己和同胞在加密世界被视为“二等公民”。 这里的两篇中文小作文在 Token 2049 期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,我在这里发表下我的观点。 1. “web3的二战时犹太人”是对现在中国crypto创业者的定义 — 这个比喻很恰当,政治因素让早期积累了一定财富且拥有认知的中国crypto创业者们流离失所,只能跨出国门寻求发展。 2. 实际上,中国crypto项目遭受区别对待甚至歧视的现象,客观存在,且有一定合理性。现阶段因为政治因素,中国国内严重缺乏新的产业机会,使得天生“国际化”的web3成为中国创业者心目中的“乌托邦”,造成项目供给侧严重过剩。中国人口众多,有创业意向且“看上去有能力创业”的高知识分子是美国潜在群众的十倍以上。这一点,在全世界绝无仅有。 3.而中国项目供给侧过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,执行力过剩,想象力匮乏,扎堆,且“动作变形”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我在斯坦福的时候,很早加入了Stanford Bitcoin Club(很少有人知道,现在的stanford blockchain club是由两个club merge而成的)。记得在Stanford bookstore旁边的那个spring,有一次组织了fireside chat(请注意,在2017年前,全世界甚至中国都用法币交易crypto,USDT还完全没有进入大众视野)。记得当时有个member说,稳定币是巨大的机会,私有公司发行锚定某种或者一篮子法币的稳定币,可以极大便利市场交易。我提出了质疑,怎么可能主权国家会允许你发行锚定法币的稳定币呢,你这不是抢美联储的饭碗吗?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 — — “Yes Tony!I am here to fuck the dollar, Fed is shit and why we cannot be crypto Fed?”现场一片欢呼。这么多年每每看到一个颠覆式创新的crypto项目时,我脑海里都会回想起这句话。这是万万不可能在中国出现的,“I am here to fuck China’s Central Bank!”,天哪,这个想法在我脑海里哪怕闪现一下,我都感觉我自己是疯了。 同时,中国创业者在海外渴求身份认同和机会,反而招致欧美人看不起,“would you mind to take the … More 协同还是对立 — 关于token2049热议的一些浅见